桂林行之四........印象人文
桂林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
到桂林,“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 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桂林,以山水文化著稱。郭沫若認為靈渠“誠足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奇觀。”整個桂林城市就是一個山水文化的符號。象鼻山、伏波山、寶積山的巧妙點綴,一個舉世無雙的山水城市就這樣浮出海面。這座名城處處都能感受到桂林山清水秀,孤峰突兀而起,有“千峰環(huán)野立,一水抱城流”之美譽.桂林城市建設的主要特色是“顯山露水、連江結湖、開墻通景、增綠減塵”。“兩江四湖”工程,連接漓江、桃花江、溝通榕湖、杉湖、桂湖,木龍湖構成環(huán)城水系,引水入湖,修建了十八座名橋,再現“千峰環(huán)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景觀。城內共有大小石山134座,奇俊秀美,城市周邊,千峰聳立,峰巒疊嶂。這些石山峰峰有異態(tài),處處呈奇觀。象鼻山,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征。
“江山惹得游人醉,印入肝腸都是詩” 。桂林地處低緯,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夏長冬 短,四季分明且雨熱基本同季,氣候條件十分優(yōu)越。年平均氣溫為18.9℃。豐富的雨水使該市的空氣特別濕潤,浮塵也少,而且樹木生長旺盛。大樹隨處可見,年逾一千三百多年的大榕樹實為罕見。桂林因桂花得名,其樹之數量遠超人口數倍,在黃昏里漫步在榕杉湖的林蔭步道上,也會深深地被桂林的嫵媚所震撼,就像桂林米粉一樣令人回味無窮。桂林的山、水、城融為一體,的確為休閑勝地。
讓心靈與山水同美,表達了桂林人對真、善、美的追求。 桂林“山美,水美,人更美”,夸贊的絕不僅是桂林人的外表和氣質,而是桂林人有一顆善良的心。雖然當地經濟不十分發(fā)達,但桂林人勤勞樸實,熱情好客,不像有的地方宰客沒商量。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 印象最深的人文景觀當數陽朔西街,又被戲稱洋人街,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西街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鎮(zhèn)建筑規(guī)模,卻顯現著國際情調。這里的酒吧、飯店、網吧、工藝品書畫店等裝修風格大多中西合璧,有外語招牌,工藝品書畫店、飯店、酒吧的服務員、普通居民以至于街上賣水果的老太太,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就給西街染上了一筆異域色彩。在西街的每一個角落,您會經常看到三五成群不同膚色的旅游者臨街圍坐在一起喝啤酒、品咖啡、嬉戲聊天,還有那不受當地計劃生育限制的中國母親和西歐國家的父親,領著混血兒在街上玩耍。這么多洋人垂足于陽朔,肯定有其獨特之魅力。
桂林太美,但美中尚有不足。1、強行拉客,有失民俗。當我們登上銀子山洞門口,即刻有穿著民族服裝的靚妹強行與你有償合影,尷尬有余。2、人流如織,扒手如潮。當我們在穿流不息的湖邊散步,三五成群的小偷尾隨而至,一個撐傘貼近游客腰背,另一個伸手拉包,我和同伴異口同聲大吼一聲才放手,當地導游常來此地,不敢正視扒手,以防報復。3、崇尚環(huán)保,持續(xù)發(fā)展。意識有待增強。天賜一方獨一無二的山水,應好好珍惜。在漓江岸邊,常見塑料袋、飲料瓶等垃圾。在遇龍江漂流竹筏上,我們向排工要垃圾袋放果殼和礦泉水瓶,排工說沒備袋,丟河里吧,這里沒人會管的。長此下去,凈土將不凈,凈水也將不凈,得天獨厚的桂林山水也會失去原貌。4、發(fā)揮特色,弘揚文化。桂林系少數民族地區(qū),由于時間短,少數民族居地離桂林市遠,無法如愿親臨,壯族文化特色沒有領略,只留遺憾罷了。(圖、文/清淡)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