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之旅
2015年農(nóng)歷十一月初一,大雪,游朱家尖。
單位組織的療休養(yǎng),好大一部分人都去朱家尖。選擇朱家尖,我有兩個理由,卻不是為了看海。其一是我所尊重的兩位老師都去朱家尖,其中一位明年就要退休了。我想好好珍惜這或許是最后一次的集體旅行,讓我 可以有機會和她們相處一段時間。平時,都是他們照顧我,這次,我想要為他們做點什么,哪怕背背包也可以。另外,我想重游普陀山,找回一些我和他之間的回憶。
朱家尖的風(fēng)
從仙居到寧波,途徑雄偉的舟山跨海大橋,約4個小時的車程,就到了朱家尖。路邊,一個個可愛的沙雕小海星,小貝殼或小螃蟹不時地提醒著我們這座海邊城市用沙與水凝成的特色,用平凡和想象聚成的智慧。當(dāng)帶著腥味的海風(fēng)吹拂過我們的臉龐時,我們?nèi)滩蛔『魡荆褐旒壹猓覀儊砝玻?/div>
正是午時,用過午餐。在十里金沙第一村的淡風(fēng)林度假村美美地睡了一個午覺。這一覺,確實讓我們心滿意足。大家都說,還沒有過這樣的旅行呢。平常的旅途過程,常常都是起早摸黑,玩好了,人也累了。而南沙國際沙雕藝術(shù)廣場離度假村很近,步行大概五分鐘,所以大家都很自在,沙灘和沙雕,可以盡情玩,盡情賞。
淡季的朱家尖很冷清,和我走過的那些旅游景點的喧囂不一樣。就是這份寧靜,讓我看到了她本來的模樣,藍天高遠,沙灘柔軟,海水粼粼。站在沙雕景區(qū)的觀景臺上,看座座小別墅傍山而建,看西北、海上絲綢之路橫亙。今年沙雕的主題是一沙一世界,我對于沙雕并不熟悉,那種像金字塔一樣的沙堆,因為人類的智慧而有了生命力和故事,確實震驚著我。那些惟妙惟肖的城堡、海浪和風(fēng)景,還有海神,都讓人覺得美好和神奇。海風(fēng)徐徐,在溫和的風(fēng)里,海浪不知什么時候起,也變成了一個聽話的小孩,輕輕地拍打著海岸線,很有禮貌地與游人合影。我的老師們在海灘上漫步,而喜熱鬧的同事則飛舞著五顏六色的絲巾,作飛翔狀,在海灘上盡情地蹦啊跳啊,拍照留念。
于自然來說,我們都是一群孩子。朱家尖的風(fēng),用它的輕柔,俘虜了我們的心,她那樣的彬彬有禮,向大家展示著真實而不矯揉造作的自己。我們也受到了感染,就是在這樣的風(fēng)平浪靜里,心胸也變得開闊。可以像朱自清先生說的那樣,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有什么比自在更重要呢?盡情享受著朱家尖獨特的山海精致風(fēng)光時,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感受到了愜意呢?
普陀山的雨
從朱家尖的蜈蚣峙碼頭坐輪渡前往普陀山,大概15分鐘就到了。普陀,因山海而勝,因佛禪而名。
今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仿佛觀音的楊枝灑下的甘露,讓我的心境明朗。康有為游普陀,曾寫下“觀音到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樓閣高低二百寺,魚龍轟擊萬千波……”氣勢磅礴的詩句,而我在九年前來普陀山游玩時,還耍著年輕的小性子。
那年,也是這樣的光景。我和他在夕陽的余暉里從沈家門出發(fā),上了開往普陀的小輪渡。一上岸,我就開始后悔我們行程的凌亂無序。普陀的住宿和食物比外面貴上三到五倍,我摸著錢包,昂貴的住宿讓我這個節(jié)儉慣了的人目瞪口呆。第一次遠足的欣喜,第一次看海的美好變得有一些沉重。在綠源山莊安排好住宿,穿過一片黑松林,就到了千步金沙,我第一次看到的海水居然是渾濁的,盡管她也一望無際。倒是沙灘的細膩讓人的心也跟著柔和。夕陽西下,一頓腥味重得難以下咽的晚餐讓我更加狼狽,我開始有些埋怨。第二天,沒有日出,不想再走回頭路。我們只好背起重重的行囊,在這海天佛國的懷抱間,從這個寺廟走到那個寺廟,當(dāng)初的我,固執(zhí)地記著曾經(jīng)在浙江余姚一座廟宇前看到過的一幅楹聯(lián)“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持身正大見吾不拜又何妨“。一邊走,一邊笑他雙手合十的樣子,心中定然不夠坦然,才需要拜佛求仙。我們從千步沙一直走到不肯去觀音院,在南海觀音的圣像前仰望,在普濟寺前的魚塘邊佇足,然后爬完西山景區(qū),匆匆地結(jié)束了行程。
那次旅程,卻是我和他的第一次遠足,本想留下一些美好的印象,但如此的匆匆,甚至沒有一張合影,讓我覺得無趣、遺憾。
我一路隨著大家前行,不斷地拍著照片,尋找著當(dāng)年的足跡。不知不覺,又到露天南海觀音的佛像前。雨逐漸大了,還有雪子落了下來。周圍朝拜者的熱情卻有增無減,他們冒著雨,虔誠地跪在觀音座前,訴說著自己的故事,祈禱著更好的生活。盡管每個人只奉上三柱清香,但觀音像前的香火旺盛極了。我努力去想當(dāng)年的自己是否許下了什么諾言,但在這樣的氛圍里,我什么都忘記了,心里一片空白,似乎已遠離了塵世,竟然安靜得沒有了愿望和期許。
同行的人興致很高,冒雨爬上了西山景區(qū)的心字石和盤陀巖,我在山頂發(fā)了一個信息給他說:”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你是否還記得普陀山上的心字石,還有盤陀石?“卻杳無音信。他大概早已經(jīng)忘記了吧,又是一次無趣。我心中略感悵然,隨眾人下了山,回碼頭,返回朱家尖。
臨睡前,收到了一條微信:”孩子們已睡著,剛才在幫小兒脫衣服,我記得我們一起走過的心字石,記得我在佛前許下照顧你一生一世的諾言“。不知怎得,突然覺得幸福滿滿,感動得淚流滿面。
我筆尖一熱,寫下了:普陀,這個被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的地方,她的神奇或許在于那里曾有一個為你祈福的人,那里也有一個為你還愿的人,那里更是我心安處的彼岸,所以普陀的香火就在那樣的許愿、還愿,生生不息的美好傳承里愈來愈旺。
白山的石
白山景點位于朱家尖島的北部,與“海天佛國“普陀山隔海相望。他的景觀以“峰、巖、洞、縫”為特色,更是因為張藝謀的《印象.普陀》設(shè)在白山的觀音文化苑,讓白山景區(qū)聲名鵲起。說起峰、巖、洞,我的家鄉(xiāng),仙居的風(fēng)景要遠勝一籌,但是縫卻讓我感到好奇,所以得上山探個究竟。
旅行的前兩站,傍晚返回賓館,行李很輕松。今天,得背上行囊。我也總算有了在恩師前表現(xiàn)的機會。我們沿著臺階拾級而上,盡管山路還算平緩,負重而行卻也有些吃力,觀望了濟公石、八戒望海等奇石景觀,倒也形象逼真。這座山,確實因為有了海,才有了她的韻味。
到了天縫臺峰頂,我已經(jīng)有點氣喘吁吁了。仔細一看,那些縫原來是山頂六七塊巨石間留下的二十五至四十五公分左右的縫隙,游人可穿梭往來,戲稱苗條第一關(guān)。大家都興致勃勃地想過那個窄窄的縫,見證我們還沒有發(fā)福的身體,還不覺得壓抑的心臟。我也躍躍欲試。但背上的包很顯然會被卡住。“讓我來吧,”我正猶豫時,身后傳來了老師親切的聲音。我連忙表示我是能行的,老師笑著說:“已經(jīng)背了那么久了,現(xiàn)在是關(guān)鍵時刻,才能發(fā)揮我的作用啊。”說完,一把就提走了我背上的包。領(lǐng)著我輕松地過了縫隙,驚得呆在一旁夾縫里不能通過,準(zhǔn)備返回原路的同事們一臉羨慕。那確實是榜樣的力量。我望著老師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感激。感激這些年來,她教給我的技術(shù)和為人處事的學(xué)問。她們常常夸我?guī)Ыo她們別樣的感受,事實上,正如今天的背包,是她們引著我輕松度過生活夾縫里的難關(guān)。
白山腳下,同事們會因為發(fā)現(xiàn)一件新奇的事物,發(fā)出爽朗的笑聲,他們網(wǎng)在秋千上哈哈地興奮著,有著孩子那般天真無邪的臉龐,聽完烏石灘上美好的傳說,專注地揀拾起一塊鵝卵石,俏皮地塞在口袋中,這一群人,年齡參差不齊。有的正當(dāng)而立之年,有的已近花甲,但都沉浸在這歡快的時光里。這眼前的一切,突然讓我覺得美好。或許觀音文化對于我們來說,就是這種自在。
由于這次旅程的時間限制,我們并沒有觀看到《印象.普陀》,但從《普陀湖》里讀過她,也算是彌補了一些遺憾。“我眼睛看見的世界,并不是全部的世界,我眼睛看不見的世界,并不是不存在的世界。“離開了東方漁都,海天佛國的大普陀,每個人的心都變得寧靜而深遠,這便是我們的一次精神之旅。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