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艾滋病日”防艾知識宣傳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國宣傳活動主題為“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旨在強調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強團結協作,強化壓實政府、部門、社會和個人四方責任,攜手應對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圍內重大傳染病挑戰(zhàn),共同抗擊艾滋病,為實現艾滋病防控目標,構建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而努力。為進一步增強政府、部門、社會和廣大居民個人預防艾滋病的意識,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傳播,形成人人關注,人人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圍。
1、什么是艾滋病?
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英文縮寫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種病死率極高的惡性傳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體后,能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使感染者逐漸喪失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后導致死亡。
2、艾滋病有哪幾種傳播途徑?
艾滋病有三種傳播途徑:血液途徑傳播,性途徑傳播,母嬰途徑傳播。
3、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觸會感染艾滋病病毒嗎?
一般的生活接觸是不會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這些行為都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
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擁抱、撫摸。
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進餐;
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設施,如廁所、游泳池、公共浴池、電話機、公共汽車、購物、用鈔。
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咳嗽、打噴嚏、談話、出汗、流淚、撒尿。
4、艾滋病可以治療嗎?
目前還不能治愈,但還是可以治療的。現階段主要是通過規(guī)范服用抗病毒藥物的方法,最大限度和持久的抑制病毒;獲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維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大大延長艾滋病感染者的壽命。
5、為什么說艾滋病是能夠預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傳播途徑非常明確,通過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體外環(huán)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殺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過空氣、食物、水等一般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蟲體內生存,不能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因此,艾滋病的傳播主要與人類的社會行為有關,完全可以通過規(guī)范人們的社會行為而被阻斷,是能夠預防的。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會立即死亡嗎?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不會立即死亡。潛伏期越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命也越長。所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千萬不要自暴自棄,而是要想方設法延緩發(fā)病。只要沒有進入發(fā)病期,艾滋病病毒攜帶者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
7、怎樣對待身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如果身邊發(fā)現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們。對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確態(tài)度是:同情、關心并盡力幫助他們,使他們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擴散他們的病情。如果別人對他們感到恐懼,我們可以帶頭到他們家里去,跟他們握手,從而消除人們的恐懼感。
8、懷疑得了艾滋病,到哪里去檢測?
一般來說,可以到具有HIV初篩資格的縣以上醫(yī)院和疾控中心做HIV抗體檢測,確診須到省市疾控中心檢測。
9、檢測結果能保密嗎?
檢測機構和醫(yī)生必須為你保密。如果泄密你可以尋求法律的保護。
1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應該怎么辦?
家里如果有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不用害怕,因為日常生活是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的。國內外很多成功的事例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的其他成員完全可以與感染者親密地相處而不受感染。作為感染者家屬,需要做到:
(1)夫妻性生活時應堅持正確使用安全套。
(2)分開使用牙刷、剃須刀、指甲剪等容易弄破皮膚或粘膜的物品。
(3)配偶及性伴侶要定期到正規(guī)醫(yī)院和疾病控制中心檢測,接受醫(yī)生指導。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