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多必失,“9 1 5”(就要5克)——您知道嗎?
2019年9月1日,是第13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小編想通過這次機會向公眾宣傳“9 1 5”(就要5)的減鹽理念,一起踐行健康中國行。
“識鹽不清”的后果
鹽,千家萬戶的廚房里最常見、常用的的調(diào)味品和必需品。所謂“百味鹽為先”,沒放鹽的菜等同于沒味道,不下飯。然,“百味之首”竟有一天成了健康的隱形殺手。
專家指出:高鹽飲食會增加血容量和心臟負擔(dān),并增加血液粘稠度,進而引起血壓的升高,導(dǎo)致中風(fēng)及心血管病的發(fā)生。高血壓的危害不在于它引起的癥狀,而在于它用高壓考驗著你全身的每一根血管,長期高血壓造成的損害,沒有一個器官能逃得掉,像心臟、腦、腎臟與血管功能關(guān)系最密切的器官,往往首當其沖。
最新研究顯示:每天額外增加1克食鹽,兒童肥胖風(fēng)險增加28%,成人肥胖風(fēng)險增加26%,而肥胖本身就是中風(fēng)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減鹽刻不容緩,那我們又該如何減鹽?
01 ~撒鹽工具要正確~
煮夫煮婦們可借助神器“限鹽勺”,讓撒鹽的手不再抖,自覺限制家庭食鹽的攝入量,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02 ~避開含鹽大戶~
除鹽和醬油之外,很多調(diào)味品如味精、雞精、豆瓣醬、辣椒醬、甜面醬……雖然它們的名字里沒有「鹽」,但卻是含鹽大戶。日常烹飪中,我們應(yīng)盡量減用醬料。低鈉鹽適當降低了食鹽中的鈉含量,增加了鉀含量,是普通健康人群的優(yōu)先選擇。
03 ~避開心機隱形鹽~
許多人只做到了做菜少放鹽,卻忽略了生活中深藏于一些加工食品中的隱形鹽。平時購買食品時,記得看一眼營養(yǎng)成分表,標注的“鈉”含量即為鹽含量。如果鈉這一欄的數(shù)值是三位數(shù),我們就要提高警惕,如果已經(jīng)是四位數(shù)了,這種食品對我們的健康可就很不友好了。
04 ~對美味的它們 say no~
受傳統(tǒng)習(xí)俗的影響,臺州人民家家戶戶基本都離不開腌咸菜和腌咸肉,特別是過年期間,腌制咸肉之風(fēng)盛行。讓食物保存更久的同時它們還含有大量硝酸鹽、亞硝酸鹽,在細菌作用下合成有強致癌性的亞硝基化合物,長期食用極易誘發(fā)胃癌。日常食物應(yīng)盡量選擇新鮮的肉類,魚類,蔬菜,水果。
05 ~循序漸進,慢慢來~
讓一個長期重鹽口味的人一下子吃的清淡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減鹽也需循序漸進,慢慢改變重鹽口味。外出就餐時,盡可能選擇低鹽菜品。研究表明,減少食物中15%-30%的鹽含量,往往不會被察覺。平常烹飪時,可用香菇、大蒜、香菜、白糖、醋、胡椒、洋蔥等提味提鮮,盡可能減少放鹽量。
06 ~老人、孩子需格外注意~
寶寶 1 周歲前,不應(yīng)該額外添加任何形式的鹽。過早加鹽會增加今后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fēng)險,對尚不成熟的腎臟造成負擔(dān)。
老人由于味蕾敏感性變差,口味變重,容易多吃鹽,因此家人要注意勸導(dǎo)。
鹽多必失,“9 1 5”(就要5克),行動起來,你的健康你做主。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